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一周要聞 — 李克強再提養老消費;北京養老機構全面“掛星”
時間:
2019-07-26
巨硅科技 · 全家康--一周要聞 1、李克強要求培育新消費熱點,養老是重點; 2、健康中國:促進老年健康,政府要做這些事; 3、北京養老機構將全面掛星; 4、上海試點互聯網+護理網上下單42項護理服務...
一周要聞
1、李克強要求培育新消費熱點,養老是重點;
2、健康中國:促進老年健康,政府要做這些事;
3、北京養老機構將全面“掛星”;
4、上海試點“互聯網+護理”網上下單42項護理服務可上門。
要聞概覽
李克強要求培育新消費熱點,養老是重點
日前,中國上半年經濟運行成績單公布,GDP同比增長6.3%,其中消費的貢獻率是60.1%,超過了6成。
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日趨明顯。7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分析當前經濟運行情況。
會上,李克強對促進消費再次作出要求。他強調,
要以改善民生為導向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和投資增長點。提高消費品質量,
增加養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領域優質供給,拓展“互聯網+生活服務”。
李克強總理在會上要求增加的養老、托幼、教育、健康等領域優質供給正是拉動未來中國消費市場升級的重要引擎。
去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曾印發《關于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文中提出,要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其中就包括健康養老家政消費與教育培訓托幼消費。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又表示,要多措并舉促進城鄉居民增收,增強消費能力。要順應消費需求的新變化,多渠道增加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其中就包括要
大力發展養老特別是社區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
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等。
2019年7月,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務部、衛生健康委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養老、托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的公告》,公告提出,
對提供社區養老、托育、家政服務取得的收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減按90%計入收入總額。
(來源:澎湃新聞)
健康中國:促進老年健康,政府要做這些事
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對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生活質量、實現健康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1.
開展老年健身、老年保健、老年疾病防治與康復等內容的教育活動。
2.實施
老年人心理健康預防和干預計劃,為貧困、空巢、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和高齡獨居老年人提供日常關懷和心理支持服務。
3.
建立和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鼓勵以城市二級醫院轉型、新建等多種方式,合理布局,積極發展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
4.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功能,發揮家庭醫生(團隊)作用,為老年人提供綜合、連續、協同、規范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
5.
擴大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項目的覆蓋廣度和服務深度,根據老年人不同體質和健康狀態提供更多中醫養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導。
6.完善
醫養結合政策,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發展,推動發展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服務。
7.
全面推進老年醫學學科基礎研究,提高我國老年醫學的科研水平。推行多學科協作診療,重視老年綜合征和老年綜合評估。
8.
支持高等院校和職業院校開設老年醫學相關專業或課程,以老年醫學、康復、護理、營養、心理和社會工作等為重點,加快培養適應現代老年醫學理念的復合型多層次人才。
9.加快提出
推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
10.
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系,支持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
11.
優化老年人住、行、醫、養等環境,營造安全、便利、舒適、無障礙的老年宜居環境。
12.
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各地制定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利用專項規劃,鼓勵引導老年人為社會做更多貢獻。
(來源: 阿沐養老)
北京養老機構將全面“掛星”
除了一般的養老機構,街道社區中的養老驛站也將“掛星”了。7月1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北京市民政局獨家獲悉,在北京確定將為全市養老機構“評星”的同時,
全市700余家養老驛站也將被納入評星體系,這意味著,
未來北京所有養老服務機構將全面實施星級評定制度。
在業內看來,養老驛站目前普遍還未找到一個可復制、成熟的市場化經營模式,大多還處于探索階段,導致經營狀況參差不齊,
星級標準的設立將有助于驛站投資方、經營者盡快確定經營思路,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擋住盲目入場的資本。
“在北京,集中式的養老機構和不提供長住床位的養老驛站統稱為養老服務機構,今后,這些機構都將納入北京的星級評定體系之中。”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
據相關負責人透露,與養老機構星級評定的標準和要求不同,針對養老服務驛站均嵌入在街道、社區之中,規模有限、服務類型多樣等實際情況,在對這類服務機構進行星評的時候,可能會將建設面積、設施設備等硬件評價指標的占比略有減少,而驛站提供的服務流量、輻射居家范圍,特別是服務質量和落地情況如何,則是評分中更為側重的內容。
此外,對于驛站評星是否采取與養老機構類似的五星標準及其具體的指標設定等,目前相關部門和單位還在醞釀中。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透露,北京將力爭在年內開展養老服務驛站服務質量星級評定工作。
(來源:北京商報)
上海試點“互聯網+護理”,網上下單42項護理服務可上門
網上下單、護理上門。上海市發布“互聯網+護理”試點服務清單,用一年左右時間,在
長寧、普陀、靜安、浦東等部分區和部分醫療機構試點“
互聯網+護理服務”,探索建立適合上海實際的相關管理制度、服務模式、服務規范以及運行機制等,為在全市范圍內推廣相關政策積累經驗并提供實踐依據。
在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同時,上海還啟動了護士區域化注冊管理試點,鼓勵二、三級醫療機構護士到基層醫療機構和社會醫療機構執業,充分發揮優質護理資源作用,為出院病人、慢病病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延續護理、居家護理等服務。
根據新公布的《上海市“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實施方案》,上海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會同市醫保局負責組織和推進。具備資質的實體醫療機構需向發證機關申請登記家庭病床、巡診、社區護理等服務方式,經試點區衛生健康委審核同意后,方可在所在地轄區內派出本機構注冊(或備案)護士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派出的護士應當至少具備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部分項目如腹透管維護、PICC維護必須要求護士具備相應資質),能夠在國家護士電子注冊系統中進行查詢。有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不良執業行為記錄的護士不得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
上海也在調查研究群眾服務需求并充分評估環境因素和執業風險的基礎上,推出了“互聯網+護理服務”項目清單。根據清單,“互聯網+護理服務”重點,是
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或者母嬰人群,進入清單的服務項目主要包括
機構或居家專項護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中醫護理、母嬰護理、康復護理、安寧療護等11類42項,每一項都有具體護理內容和要求。據悉,提供服務項目主要依據需求量大、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的原則,并經專家論證。
為防范風險,保障醫患雙方利益,試點區衛生健康委要及時向社會公布開展相關試點醫療機構名單,公布監督電話或其他監督方式,及時受理和處置舉報。試點醫療機構或者互聯網信息技術平臺要為護士提供手機APP定位追蹤系統,配備護理工作記錄儀,使服務行為全程留痕可追溯。為護士配備一鍵報警裝置,購買責任險、醫療意外險和人身意外險等。
據悉,上海的“互聯網+護理服務”從今年2月開始制訂試點方案,6月起組織實施試點,年底進行試點總結,將根據試點情況,逐步擴大試點范圍,推廣有益經驗。
(來源:人民網)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抱團養老:中國老人的自救
下一篇:養老機構接收“這類人”有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