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民政部:已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
時間:
2019-03-04
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代表建議在全國推廣“時間銀行”,助力互助養老。對此,民政部答復稱,已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并爭取在試點基礎上獲得突破,建立能夠全國推廣的運行模式。
什么是“時間銀行”?
“時間銀行”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即人們在退休之后,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每周可以騰出幾小時當義工,去照顧需要幫助的居家老人。其服務時間將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賬戶內,社區“時間銀行”會將參與人員的服務時間統計出來,并頒發一張“時間銀行卡”。
之后,如果自己需要他人照顧時,可得到同樣小時數的免費護理。當提出需求時,社區“時間銀行”便會在核實信息后,指派義工前去照顧,提供護理。這類義工的工作包括與老人聊天解悶、替老人做家務、購物等,做一些老人力所能及的事情。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不斷加劇,養老服務人員匱乏的現象也日益突出,“時間銀行”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方式,逐漸開始走進大眾的視野。我國南寧、南京、重慶、成都等地方,也零星嘗試過這種模式。
民政部:爭取在試點基礎上獲得突破
截至2018年底,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2.49億人,占總人口的17.9%,老齡化程度繼續加深。
由于我國家庭養老功能弱化、機構養老欠缺等原因,互助養老成為養老方式的重要補充,而“時間銀行”可以發動社會力量參與互助養老服務,因而備受青睞。
民政部在答復中表示,“時間銀行”是發展互助養老的重要方式,對動員各類人群組建志愿者服務組織、義務為老人提供服務、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具有積極意義。
民政部表示,目前我國養老服務“時間銀行”已經具備了法律和技術保障。如2017年實施的《志愿服務條例》明確規定,志愿服務組織應當如實記錄志愿者個人基本信息、志愿服務情況等信息;同年民政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的通知》,明確要求以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數據為依據,完善志愿者評價與激勵回饋制度等;
同時,民政部答復稱還將盡快推動出臺《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為廣大志愿者依法享受相關激勵保障制度,特別是健全養老服務領域的志愿服務記錄制度,為社會大眾老年后享受相關志愿服務奠定制度基礎”。
民政部表示,歷經多年,各地探索積累了豐富實踐經驗,但也遇到了很多難以解決的困難。針對代表提出在全國推廣“時間銀行”的建議,民政部稱,為進一步加強探索研究,目前已將“時間銀行”納入全國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范圍。
南都記者注意到,2016年以來,民政部與財政部公布了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涉及三批共90個試點地區。其中多個試點在制定《試點工作方案》中將探索“時間銀行”,建立為老服務長效機制作為一項內容。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研究,爭取在試點基礎上獲得突破,建立能夠全國推廣的運行模式。”民政部在答復中稱。
學者:要推動“時間銀行”的本土化創新
據了解,我國對養老服務“時間銀行”的探索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時間銀行”規模較小、分布零散,而且主要分布在南方如廣州、上海、南京等幾個大城市的個別社區中。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陳功曾撰文指出,自2008年起,國家和地方層面都相繼出臺了相應的志愿服務政策,加上我國老年人對照顧服務需求的不斷增加,“時間銀行”得到快速發展,數量和規模都逐漸擴大。
不過,陳功認為,“時間銀行”一般被打上外來文化的標簽,在國內的認知度還不高。今年廣東省兩會期間,有委員提到七成左右的社區居民不了解“時間銀行”,建議政府出臺正式文件,推動助老服務“時間銀行”發展。
陳功指出,“時間銀行”實際和我國傳統文化也有許多共通之處,經過20多年探索,各省已經形成了各種模式,應該繼續推動“時間銀行”的本土化創新。
陳功指出,與歐美國家“時間銀行”的發展模式不同,我國“時間銀行”在發展過程中,社區管理者、地方政府支持和政府政策引導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至今我國“時間銀行”形成了以社區為主導、地方政府為依托和政策為支撐的本土化模式,“時間銀行”緊密服務社區建設,并形成“結對子”等特色做法。
“各地完全可以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對‘時間銀行’在具體操作層面進行創新,使其更易為本地居民所接受,更能扎根于地方。”他表示。
除了認可度較低,“時間銀行”還面臨如政府角色定位、信任保障、時間幣“通存通兌”等問題。對此,今年廣東省兩會期間,省政協委員趙淦森也曾建議,政府應該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在政府行政和立法層面給予“時間銀行”法定地位和明確的責任權利。
同時,推動系統構建和實現信息互通互聯,從“社區級時間銀行”系統,到“市級”“省級”,最終推動“全國級”的“時間銀行”建設,實現全國各地“時間銀行”的“通存通兌”。“就像我們的錢,在一個地方存進去,可以到另外一個地方提取。”趙淦森說。
(文章整理自南方都市報、網絡)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取消后咋辦?上海率先給出了答案
下一篇:【大配餐】試點!荔灣“養老大配餐”服務再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