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硅科技 · 全家康 | 換房養老,出城"下鄉", 就這么任性!新潮養老方式,送大家參考~
時間:
2019-08-05
什么是“換房養老”?
老年人將位于鬧市區的高價住房出售,在市郊選擇適合養老的地段購買低價位的新住房,既改善了養老的環境和品位,又節約了大筆錢財補貼養老金的不足;
或者將原居住的不甚滿意的住房,通過資產置換的方法,從而得以在適宜居住的環境里購買到自己中意的住房,舒適養老。
其實,現在的“換房養老”,還可以更加新潮一些。特別是和旅居養老、候鳥養老結合起來的時候,性價比比單純的“換房養老”高出很多倍!
今天,為大家介紹三位新潮“換房養老”的真實案例,相信能給中老年朋友很多啟發。
主動客居:找個更健康的地方
老北京賀西勝選擇了主動客居。在兩千公里外的廣西北海,有他向往的空氣、大海,于是故土也不再難離。
2006年,賀西勝退休后第一次去北海旅游,10天的生活讓他對這個海邊城市念念不忘。之后幾年里,他都帶著老伴去北海過冬。他發現,自己在北京常年咳嗽的毛病,在北海整冬都沒發作。
2009年,他和老伴只在春節回了趟北京,其余時間都待在北海,“我們把北京的房子租了出去,租金除去我們在北海的開銷,還能剩一點”。2010年初,他更是在北海買下一套房子。
“外地人都往北京擠,你怎么總想著離開?”兒女、朋友起初都不理解。朋友知道他在北海買房后,更勸他漲價就賣掉。然而這些年,北京的霧霾越來越嚴重,“現在他們都說我有前瞻意識”。
“說實在話,我們只是想找個更健康的地方。”賀西勝說,現在北海北京人越來越多,“我認識了200多個北京人,他們都在這買了房。”
一舉兩得:一買一賣挪出幾百萬
對60歲的黃蘊芳來說,離開上海,前往海南海口養老是近幾年最正確的選擇。2013年底,上海連續10天重度霧霾,黃蘊芳嚇得不敢出門,在外留學的女兒當時回國探親,原本計劃呆1個月,可霧霾一來,女兒有哮喘,只呆3天趕緊走了。
黃蘊芳的老伴那時被返聘到海口工作。她2014年去探親,呆了兩個月,發現困擾她20多年的神經性皮炎竟神奇消失了。在海灘上遇到的很多外地來的同齡人也讓她頗具好感:“他們很熱情。”
她和老伴一商量,干脆把上海的房子賣了,“房子在機場附近,每天飛機起落非常吵”。房子售出600多萬,在海口買了套90多平米的二手房,花了不到50萬,黃蘊芳把余下的錢存入銀行理財。“以前哪里有閑錢可以買理財產品?”
在海口,黃蘊芳和老伴接觸到了很多新潮的生活方式。“我們自駕去三亞,住五星級酒店,聽濤看海……”黃蘊芳說,在美好的地方,才有心思享受生活。
出城“下鄉”:過回田園生活
相比黃蘊芳的遠遷,同為老上海的67歲丁遠康則選擇就近。此前,他蝸居在50多平米的“老破小”單位房。由于沒電梯,有心臟病的他上樓很吃力。最讓他心煩的是什么都要靠“搶”:“去醫院,排著長隊;老年大學,報名好幾次都沒報上。”
2009年,丁遠康的一個朋友在遠郊的金山區買了房子,他跟著去實地考察,結果發現不僅房價低,環境、綠化等各方面都很不錯。他立馬拿出積蓄買下一套90多平米的二樓房子。2012年,他和老伴搬過去住,“回上海只要半小時”。
丁遠康說,金山蔬菜魚蝦新鮮便宜,生活無壓力。最讓他開心的是,老伴在附近農村租了塊地,他們過上了向往的田園生活,按季種上生菜、油麥菜、紅薯,菜吃不完就送回上海給兒子吃。
前年,丁遠康還進了老年大學的攝影班和書法班,“我很享受現在的生活”。
“異地養老”感受幾何,聽聽京籍老人怎么說
新華社電(記者任麗穎、齊雷杰)走進位于河北三河市的一個健康養護中心,80歲的楊甲明正在主席臺上手拿麥克風,組織他的老伙伴們學習歌曲《共和國之戀》。這位來自北京的老人住在這里已有兩年。
這家養護中心自2011年對外開放,目前已有超過1000名老人入住。其中,95%來自北京,平均年齡82.5歲,自理型老人占65%-70%,其余為護理型老人。
“孩子們都在國外,我們年齡大了,感覺對家務力不從心。現在雖然已經出省了,但這里距離北京市區很近,另外費用相比北京要略低一些。”楊甲明說。
與他來河北養老理由相似的還有83歲老人汪裕堯。他告訴記者,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在外地工作,特別忙碌。
“我和老伴之前在北京香山一家養老院住,感覺這里的空氣和水不如香山,但規模大,環境很美。另外醫養結合的模式很好,老年人年齡大了,動不動就要看病。”汪裕堯說。
養護中心營銷總監李先生告訴記者,這里2011年開始接收老人,當年只有40-50人入住。但隨著近些年老人們對異地養老開始慢慢接受,養護中心的接收對象逐年增加。
“增長最快的是2015年,平均一個工作日入住一名老人,每個月都達30多名老人入住。”李先生說。
當然,異地養老也有煩惱。86歲的嚴永清原來在北京市的一所中學工作。每次老人在燕郊看病就醫后,都要回到學校找會計報銷,會計再拿著手續到海淀區醫保單位報銷。屆時會把老人的醫保卡壓在那里半個月左右,在此期間她不能看病。
“另外,希望這里的醫療水平能再提高一些,這樣我們會更放心。”嚴永清說。
李先生告訴記者,他平時和老人們聊天時,會不時地聽他們傾訴苦惱:比如異地取款有手續費、原單位訂報紙沒法及時領取、是否有更方便的交通方式讓老人們回家看看等等。
“相對醫療報銷問題,這些小煩惱如果能夠解決,老人們異地養老的幸福指數可能會更高。”李先生說。
京津冀民政部門曾簽署《京津冀養老工作協同發展合作協議(2016年—2020年)》,將合力破解跨區域老年福利和養老服務方面的身份、戶籍壁壘,形成“一省兩市”養老服務發展新格局,讓京津冀三地老人異地養老無障礙。
這一消息對養護中心的京籍老人們是個大新聞。記者在養護中心隨機采訪了近20位老人,大家都對有望今年9月實現的“異地就醫實時結算”充滿了期待。
“假如真的能實現,那老人們就可以在養老的地域上有更多的選擇了。我相信到時可能會有更多北京的老人們選擇去外地、去環境更理想的地區養老。”83歲北京老人李之勇說。
現如今,養老已不再是單純的待在自己家里,我們還可以走出去,選擇各種新潮的養老方式,過一個舒適多彩,幸福快樂的老年!
這樣的“換房養老”真的太潮了,太棒了!值得所有中老年朋友們參考借鑒!
(來源:養老產業研究院)
轉載聲明:感謝作者,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處,還望諒解,如原創作者看到,歡迎聯系“廣州市巨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我們會在后續文章聲明中標明。如覺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感謝!
上一篇:從舌尖到心尖 讓長者在飯堂里吃出幸福
下一篇:【大配餐】兩葷一素 一飯一湯只需6元